墨客夫妻——忆何兹全先生、郭良玉先生

liukang202418小时前群众吃瓜991
【述往】
作者:宁欣(北京师范大学铸牢中华民族一起体认识研讨培养基地教授)
学人小传
图片由作者供应
何兹全,1911年出世,2011年逝世,山东菏泽人。前史学家。1935年结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1947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1950年回国到北京师范大学任教。著有《秦汉史略》《魏晋南北朝史略》《古代社会及其向中世社会的过渡》《读史集》《我国古代社会》等。
郭良玉,1915年出世,2007年逝世,山东巨野人。20世纪30年代先后就读于河南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中文系。曾任清华大学成志校园、北京三十九中教师。著有《唐太宗演义》《唐明皇》《中唐演义》《严复评传》《女皇武则天》《朱元璋别传》《犁妮的幼年》《平凡人生》《人生杂谈》等。
说起北京师范大校园园里的“风水宝地”,咱们公认是家属区的红楼区。六座看似平实但透着典雅的赤色小楼,均匀分布在幼儿园的北侧,花木舒朗,林影婆娑,小径弯曲弯曲,草坪崎岖纷歧。若干元老级、大师级人物栖息其间,更使小红楼成为一片充溢故事、具有丰厚前史感又与实际严密相关的区域。何兹全先生一家改革开放后搬至红二楼2号,那便是咱们学生辈心心念念的“何宅”。
师母郭先生
回想何先生,就必定会想到郭先生。
郭先生即郭良玉先生,何先生的夫人。1986年我从北大研讨生结业,入职北师大前史系(后改为前史学院),初到何宅参见何先生和师母,进门不久,郭先生就纠正我对她的称号,不要称“师母”,有必要称“郭先生”。入何门二十多年,“郭先生”这一称号也继续了二十多年。
何兹全、郭良玉著《三论一谈》图片由作者供应
我在何先生家中看过不少老相片,对郭先生年青时的两张相片形象最深。一张好像是她和大学同学的合影,数名年青女子面临镜头,轻松、天然,站位错落有致。尽管时隔几十年的年月沧桑,但我仍一眼就认出了郭先生,与其说是因为她的圆脸盘有异于其他人,不如说是她独有的气质——典雅、傲慢、特立独行的神态有别于常人。另一张是郭先生与何先生的合影,两张年青的面孔,一个宽厚仁慈,一个独立顽强,神态各异,却天衣无缝。
何先生和郭先生都是山东人,何先生是菏泽人,郭先生是巨野人。郭先生幼年时曾入学读书,因家贫,苦于生计,又因郭先生是女孩,母亲期望她停学。郭先生一怒之下逃离家门,单独在外肄业、打工。后来,郭先生将这段阅历写成自传体书本《犁妮的幼年》。这本书记录了她幼年时艰苦崎岖、奋争自强的阅历,十分值得一看。郭先生独立自强的性情明显与这段阅历有关,用“郭先生”替代“何师母”的称谓,正显示了郭先生不依靠、不依赖他人的特性。郭先生独著有《唐太宗演义》(河南公民出版社)、《唐明皇》(我国文联出版社)、《中唐演义》(河南公民出版社)、《先秦宫殿秘史》(上海公民出版社)、《严复评传》(河南大学出版社)、《女皇武则天》(天津公民出版社)、《朱元璋别传》(河南公民出版社)、《犁妮的幼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平凡人生》(中华书局)、《平凡人的不平凡人生》(华文出版社)、《人生杂谈》(新世界出版社)等,读这些书,你都幻想不到这是从一位没有完好念过大学、长时刻在中学从教的白叟的笔下流淌出的文字。不过,再想想,郭先生是优异中学语文教师,厚积薄发也是必定的。
年青时的郭先生规矩美丽,又极有特性,大概在选择未来伴侣时也比较稳重。听说其时寻求郭先生的大有人在,何先生是其间之一。何先生是山东大户人家的子弟,尽管父亲官职不显,但堂兄何思源出道早,对这个堂弟呵护有加。年青时的何先生风流儒雅,一表人才,学养质量上佳。模糊记住何先生归于锲而不舍一族,总算取得郭先生的芳心。何先生曾说,他常常在课余时刻走上一段路去看郭先生,两人在乡下小道上散步(详细地址现在已无从考证)。能够推想,他们谈抱负,谈学业,谈时势,谈未来,是否也会谈到往后的牵手?也不知,两人何时开端了携手数十年的恩爱年月。
这几十年的年月,何先生和郭先生阅历过战乱时的流离失所,阅历过李庄(抗战时中央研讨院前史言语研讨所迁址于此)的潜心苦诣,阅历过远渡重洋、天各一方(何先生曾赴美三年)的蹉跎,阅历过个人命运的沉浮与劫难。在我进入北师大跟从何先生攻读博士学位时,这些都现已成为悠远却难忘的往事。
何兹全著《魏晋南北朝史略》图片由作者供应
苏武与花木兰
据师兄们讲,何先生最喜爱也是仅有会唱的歌是《苏武牧羊》,但我却从来没有听他唱过,连哼唱也未曾听见过。在他仙逝后,咱们试着放了一次,曲调悲怆而凄凉,不忍卒听。苏武出使匈奴,蒙难北海,19年持节不平。何先生之所以喜爱听“苏武牧羊”,应该是事出有因。
20世纪30年代,各种思潮涌入摇摇欲坠的我国,各路人士以不同的方法救国拯弊。在史学界,一批学者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企图探究和解说我国社会性质、我国前史路途、我国社会发展特色等问题,其实终究重视的是我国的出路和命运。这些学者是乾嘉学派盛行一时后的“特别”,并非静心于故纸堆,而是着重从社会内部矛盾剖析社会的改变,理论与史料偏重,主要以社会经济史研讨为主,文章宣布要求短而精深。何先生作为其间的一员,这期间先后宣布了《魏晋时期庄园经济的雏形》《三国时期农村经济的损坏与复兴》《“质任”解(一)》《三国时期国家的三种领民》《中古大族寺院领户研讨》等文章,成为建议魏晋封建说的代表性学者。
在“文革”中,成名甚早的何先生境遇并欠好。他1950年入职北师大,1963年晋升为副教授,一向到1978年才评上教授,因而戏称自己是“30年副教授”。当年,在赴美留学几年后,新我国如旭日东升,何先生决然回到祖国。在他看来,国家要想安靖,要想脱节落后挨揍的局势,就只有凝集各方力气一起建造新我国。在国家大义、民族气节上,何先生是无可指责的。尽管屡经苦难,但何先生初心不改。正如《苏武牧羊》的歌词“饱经难中难,心如铁石坚”。“30年副教授”也使得何先生赫然列入全国四台甫副教授之中。其他三位据传是上海陈旭麓、北大汪篯和张芝联先生,应该都是因年月蹉跎、阅历崎岖,他们的“学”与“衔”较长时刻脱节而有是说。
师母郭先生尽管也是山东人,但她是在河南上的大学,最喜爱豫剧《花木兰》中的《谁说女子不如男》,我不止一次听她在家中唱过这段,腔调昂扬、明快,让人听了还想再听。听说她在公共场所也唱过,赢得满堂喝彩。
花木兰,巾帼须眉,巾帼英雄,郭先生喜爱花木兰,是有理论、有实践的。我初度访问何先生,就发现何先生家的常规:重要或接近的来访者,郭先生都要亲身“接见”,重要的事和重要的事郭先生都有担任。她最“出彩”的业绩中,给我形象最深、也最能体现郭先生性情的有三件:
其一,当年何先生考上北大后,膏火和日子费全由“仙槎大哥”(何思源字仙槎)供应。郭先生从小受穷遭受痛苦,常常对咱们说:“你们先生(何先生),从小都是家里做好饭,摆好一大桌盛放菜饭的碟碗,只等他一人来,他每样尝一口,咱们才开饭。上大学,大多是穷学生,但你们先生有‘仙槎大哥’的赞助,每年二百大洋,过得很舒畅,底子不用为膏火和生计忧愁。”何先生后来出国留学,依然是得到何思源先生的赞助才得以成行。听说何思源先生许诺赞助后又有犹疑而拖延,郭先生不管劝止(也可能是他人底子不知道她的计划而无从阻挠)径自冲进何思源先生的办公室,铿锵有力地说:“不给(钱)是理,给是情分!”说罢,扭头拂袖而去。成果何先生留洋的资费终得以执行。
其二,1947年,当何先生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和从事研讨作业时,郭先生带着独子——其时年仅八岁的何芳川大哥在北平困难度日。其时国民党走投无路,社会经济堕入紊乱,物价飞涨,币制紊乱,强行发行的金银券飞速价值降低,人心惶惶。郭先生租住在北平城的一个四合院里,在交房租时,房东拒不接受她交的纸币,坚持要“袁大头”(印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圆),但郭先生并没有“袁大头”。房东故意在宅院里来回走动,指骂她不交房租试图抵赖。郭先生一贯性情刚烈,年青时还练过功夫(何先生也练过功夫,看来山东出豪杰不枉虚名),当然受不了这种耻辱。当房东又一次在宅院里咒骂时,郭先生真实忍受不了,心想:别以为咱们妇孺好欺压!拉上芳川大哥,决然冲出房门,给予坚决反击,气势如虹,言语铿锵,直逼得房东连连撤退,一向退回自己屋里。郭先生穷寇仍追,一脚踹开房东掩上的房门,摔下一摞金银券。尔后,房东领教了她的威力,不只不敢口出狂言,连碰头都要垂头绕着走了。其实,郭先生还有屡次侠义之举(如果能称之为侠义的话),不过以这次最为精彩。
郭良玉著《平凡人生》图片由作者供应
其三,记住有一次,某报纸刊登了一篇有关一个小女子得白血病的报导,粗心是期望得到咱们的协助。郭先生马上举动起来,自己首要寄出了捐款若干,然后召唤咱们几个学生呼应。但咱们觉得情况不明,最好是协助咱们身边更为了解的人。所以,尔后若干天,咱们再访何宅,都发现郭先生抑郁有加,大概是觉得咱们缺少“博爱”的胸襟。她建议的是,但求心安理得,不管成果怎么。
何先生与郭先生,苏武与花木兰,唱与不唱,或低或高,两位白叟的“墨客本色,爱国情怀”,全包含在其间了。
“勿以善小而不为”
何先生对人、对事不急不恼,和郭先生性情截然不同。他自称“大年代的小角色”,而小角色却有“大关心”。两位老先生家里大事一起商议,对学生、对朋友、对后辈、对一般民众、对弱势群体的好是高度一致的。
“勿以善小而不为”是刘备临终前给其子刘禅遗诏中的一句话。何先生和师母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写在纸上、执行在举动中。
何先生仙逝后,咱们在拾掇何先生和师母的遗物时,有许多新发现,其间就包含几回捐献的收据。最“陈旧”的便是为抗美援朝而捐出的19两黄金。那张收据是泛黄的纸本,浸染着年代的痕迹,跟从何先生阅历了“反右”的风雨,度过了“文革”的崎岖,竟然还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足见他对这一纸收据的喜爱。这19两黄金应是其时何先生和师母的“老底”了,最困难的年月也不曾动过的“老底”。老话说“盛世古玩,浊世黄金”,这些“老底”或许能够追溯到李庄,能够追溯到何先生赴美前,不管日子怎么困难,这些“老底”都是何先生一家作为在未来未可期的日子中赖以生存的底气。20世纪50年代的慨然捐献,正怎么先生在《爱国一墨客——八十五自述》(河南公民出版社初版)借以抒怀的,是他深植于心底的“天下兴亡、责无旁贷”的忧患认识使然,与全国公民“共赴国难”“保家卫国”的大义使然,也表达了何先生和郭先生对新我国夸姣未来的神往与决心。
遗物中还有捐给菏泽一中1000元的收据,时刻是20世纪60年代。那时的1000元,能够折算成一个一般教师20个月的薪酬。咱们专门访问过何先生的母校山东省第六中学,也便是现在的菏泽一中,仍是当地名校。当地人用“六中、北大、哥伦比亚”鼓励后学,便是因为出世于此地的何先生,先上六中,再考到北大,后出洋留学哥伦比亚,可谓鼓励家园子弟的榜样。菏泽一中的校史展,展柜里陈设着何先生和郭先生编撰并捐献的一系列作品。咱们悄悄抚摸着橱窗,好像能感遭到两位白叟一个世纪的据守。
最终的一次捐献是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何先生捐出特别党费一万元,支援灾区公民。这次,他得到的是大红封面的烫金捐献证书。斯人已逝,韶光不再,但证书犹在。
与菏泽接近的聊城也出了不少大角色,其间与何先生联系最为亲近的是他视为恩师的傅斯年先生。聊城建有傅斯年纪念馆,坐落傅宅的旧址之上。前身为聊城师院的聊城大学,因聊城也是何先生的故土,特聘何先生和郭先生为客座教授。前史系的教师带咱们重走何先生与郭先生常常散步的一条小径,还去看了两位白叟从前住过的小楼。他们回想,何先生来聊城大学授课,他们陪两位先生吃饭,郭先生明确要求,尔后不需求任何人伴随,膳食上也不能有任何特别待遇。何先生还将聊城大学发给他的一万元讲课酬金捐给了聊城大学,作为贫困学生的奖助学金。咱们学生辈大都遭到何先生和郭先生各种名字的赞助,不乏其人。
何兹全、郭良玉配偶和学生在一起。图片由作者供应
师母好行侠,先生好助人。何先生喜爱篆刻,会刻章,在有关他人命运的关键时刻还发挥了效果。考大学需求高中文凭,20世纪30年代,许多年青学子因种种原因没有结业证书,有的是丢失了,有的是因战乱或其他要素未能完成学业,尤其是“九一八事变”后,许多东北学生流落入关,北平也聚集了不少山东籍的东北逃亡学生。那时,何先生正在北大上学,不少山东老乡向他求助。所以何先生就开了小作坊,拿出随身携带的空白结业证书,再盖上自己刻的校长印章(没有人辨别真假),给一些急需协助的老乡和朋友,助力许多人考入大学。其时用相似做法考上大学的,有不少人后来成了闻名学者,这也算史学界的“逸闻”吧。何先生屡次和咱们谈起此事,好像还颇有“余兴”。
何先生为人排忧解难,乐善好施,其实许多时分都体现在纤细之处。司机班的师傅,校内维护花草的工人,实习餐厅的小姑娘,医院的小护理,都是何先生和师母呵护、关爱的目标。北师大司机班师傅最喜爱为“何老”出车,实习餐厅的小姑娘每到春节都会收到压岁“红包”。何先生曾几回住院,医院的小护理对何爷爷景仰有加,常常关心地问躺卧在床的爷爷感觉怎么样,何先生常常都会伸出左手(因中风右手功用受损)用力抓住她们伸出的手,温暖而有力,表明自己状况尚佳,不让她们为自己忧虑。
“日理一鸡”
何先生和郭先生待学生亲如家人,“日理一鸡”的说法撒播甚广。
何先生和郭先生日子简朴、饮食清淡。有人问询他们长命之道,他们的答复是棒子面粥加红薯,这也确实是他们常吃的主食。郭先生喜爱拾掇房间,但不喜爱煮饭。但是,两位白叟忧虑学生的膳食欠好,常请学生到家里吃饭,每次都做许多菜,并不断为学生夹菜。据师兄于琨奇和薛兵力说,有次去何先生家吃饭,两位白叟做了许多菜,还给他们每人一只鸡,不吃不可,却之不恭。所以,他们戏言道:都说日理万机,咱们到教师家中是“日理一鸡”。从此“日理一鸡”成为何门弟子中广为传扬的名言,伴随着咱们在何先生的小红楼家中度过了很多夸姣的韶光。
后来,两位白叟膂力逐步下降,在家里请客比较费劲,就改到校内的实习餐厅,自己掏钱并亲身伴随。二老身体真实不可,就由咱们这些也是学生的年青教师代表到会,我因为住在校内,简直成为“常任代表”。每次吃完饭,郭先生要求桌上汤水不留,都要打包,这一习气对我影响颇深,连续至今。郭先生常说:糟蹋粮食,暴殄天物。现在我和学生聚餐,餐后都会盯住盘里的剩菜,逐个执行由谁打包带回,并重复提起这是郭先生留下的“光荣传统”。但时过境迁,咱们一般装菜而剩汤,没有到达郭先生的高度。2006年何芳川教师逝世,2007年郭先生因病仙逝,但“日理一鸡”的传统依然在连续。我每次去何先生家,他都要吩咐保姆精心预备,要有鱼,要有多少个菜,不吃不可。有时下课晚了,他还会等着我来吃饭,就像等着自己的孩子相同。
在天愿做比翼鸟
我到北师大作业是1986年,1987年又在职考上何先生的博士生,那时两位白叟都现已70多岁了,常常能够看到他们携手散步在小红楼周围的林木丛中。咱们去何宅请教时,也常常看到郭先生给何先生按摩,先从头部开端,再到肩部和胳臂,郭先生一边按摩一边叨唠:“你们先生啊,便是个享乐的命,从小就没吃过苦。”何先生坐在他专属的那把“太师椅”上,双目微闭,满脸笑意,享受着师母的按摩和啰嗦。
何芳川教师逝世后,两位白叟好像一下衰老了,相濡以沫之情愈加浓郁,简直寸步不离。尤其是郭先生,不只精力遭到冲击,身体也逐渐不支,后来患上绝症。郭先生住进医院,何先生就成了“全陪”。日常医治和护理有医护人员和保姆,何先生便是每天陪坐或陪卧在师母身边。除非有客人来探望,何先生会动身招待,其他大部分时刻,两人手拉手,相互望着对方,或说话,或不说话,就这样静静地度过两人一起的最终韶光。在师母离世前的半个月,何先生用哆嗦的手写了一首诗,其间两句是“化作双燕子,比翼飞世界”。
师姐薛振凯教师说,山东电视台到北师大拍照何先生的专题片,最终一组镜头是两位白叟在红楼区的月季花和葱翠的林木中携手渐行渐远的背影。我尽管没有见到过这组镜头,但每次路过现已成前史的“何宅”,好像依然能感遭到宅内曾有过的温馨,仍能望见两位白叟牵手步入花丛、在树影摇曳中的背影。
《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17日 11版)
来历:光明网-《光明日报》
告发/反应

相关文章

美国政府大幅减少对外帮助,联合国人道主义组织被逼裁人20%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 联合国人道主义业务和谐厅在11日揭露的一封信中说,由于资金遭受“严酷减少”,尤其是美国政府大幅叫停对外帮助,这一组织将裁人20%,即500多名工作人员。据法新社报导,联合国分担...

王曼昱陈幸同晋级女单4强!今天还有孙颖莎VS伊藤美诚

今日(10月4日),WTT我国大满贯女单1/4决赛两位我国选手对战,王曼昱4-1打败何卓佳,成功晋级。稍早前的竞赛中,陈幸同打败对手韩国选手晋级。今日18:45,孙颖莎1/4决赛对阵伊藤美诚。一同为国...

人世丨9年后,写“国际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辞职信的女教师从成都回到郑州老家,这次是为了母亲

海报新闻记者 金立红 仪首歌 河南郑州报导说起顾少强,或许许多人现已记不起她是谁,但假如说起9年前那封写着“国际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去职务信,信任许多人都浮光掠影。哪怕是现在,当有人想裸辞、想游览...

越南“分食”全球电视制作生意,中国企业有哪些时机和应战?

8月7日,一艘发自深圳的货轮驶入越南港口,满载电视面板的集装箱从船上卸下,然后陆路运往毗连胡志明市的平阳省TCL越南制作基地,路上50多公里,时刻约1.5小时。这是全球电视工业通路中最一般的一条。每个...

“失望前夫”李亚鹏:“欠债赛道”演技最好的主播?

“失望前夫”李亚鹏:“欠债赛道”演技最好的主播?

汪小菲、李厚霖、李国庆……“前夫直播赛道”已然适当拥堵,同是女明星前夫、又同为“老赖”的李亚鹏和贾跃亭,又一同拓荒了“欠债老板Vlog专场”,举手投足都是戏。自媒体人萝贝贝点评称,他们俩在短视频范畴,...

在健身房楼梯洒机油致3人跌伤的男人已行拘!健身房老板:此前有矛盾

在健身房楼梯洒机油致3人跌伤的男人已行拘!健身房老板:此前有矛盾

在健身房楼梯洒机油致3人跌伤的男人已行拘!健身房老板:此前有对立9月12日,湖南永州道县一家健身中心监控拍到一名男人,来到店里边后拿出某种液体对着楼梯成心洒下去,然后立刻脱离。随后,有3人通过该楼梯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