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从小出世在云南,由于爸爸妈妈地点部队的援疆使命,6岁时又跟从他们去了新疆。从西南边境的风花雪月,到西北边远当地的大漠风景,两种不同的日子环境磨炼了我的毅力,刻画了我的品质。
我是苗族,在我出世的当地——大理,各民族的兄弟姐妹们喜欢在蝴蝶泉边欢欣鼓舞。那时分就觉得这些歌唱跳舞的叔叔阿姨们十分了不得,真是应了那句话,“会说话的就会歌唱,会走路的就会跳舞”,给小时分的我留下了很深的形象。在这种环境下我也潜移默化了许多,像《大理三月好风景》《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这样的歌曲,我从小就爱听,就爱唱。这也给我今后的艺术路途打下了坚实的根底。
到了新疆今后,我感触到了与西南区域彻底不同的一种文明反差。咱们其时地点的乌鲁木齐也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交融区域,除了咱们熟知的维吾尔族,还有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塔吉克族等等。尽管我自身是苗族,可是和他们日子在一同,感觉特别有意思。
在这种多民族文明交融的气氛里长大,听不同的歌曲,跳不同的舞蹈,品味不相同的美食,我被少数民族同胞们热心、质朴的品质所感动,一同也感触到他们身上那种对艺术与生俱来的酷爱。他们真的是把艺术浸透在日子里,融入到生射中。特别是每到一些人生大事的节点,他们都会有一种典礼感,用艺术的方法去迎候和庆祝每一段人生旅程的到来。
比方维吾尔族的婚礼,记住有一次在放学的路上,我看到穿戴富丽民族服饰的人们在街上打起手鼓唱起歌,新郎新娘坐在敞篷式的花车里穿过人群,承受祝愿,同享快乐,这幅夸姣的画面一向深深入画在我的脑海中。直到现在,我都喜欢和少数民族区域的人们待在一同,感触他们的喜怒哀乐。由于正是这样的文明场域造就了我外向开畅的性情,也是我一向以来从事艺术的情感源泉。
后来上了大学,我又来到首都北京,感触到这种近在咫尺的前史文明与赤色文明的熏陶。那个时分我经常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典礼,也喜欢到故宫长城这样前史沉淀深沉的奇迹去旅游,这样的阅历不只让我对祖国的概念愈加明晰深入,愈加深了我对这片土地的爱情。就像我后来的一首歌《国家》中唱的那样,“一玉口我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专心装满国,一手撑发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正是有了这样的领会,才让我可以更好地诠释这些歌曲的精力内在。
二
我唱过许多主旋律著作,像《五星红旗》《民生》《歌唱新年代》,许多都成了我的代表作,有些还由于超高的点击量上了热搜,传唱度很高,老大众也特别喜欢。我觉得,其实这些主旋律的音乐,能像盛行歌曲相同传遍大江南北真的很不简单。最重要的原因不是说这些著作有多么巨大上,而是真的可以接地气,润物细无声地唱到他们心里去。
带着这些著作,我也被许多人亲热地称为“红旗歌唱家”,备受咱们的重视与喜欢。这让我一向坚定信心坚守在主旋律歌曲的阵地上,为祖国歌唱,为美好日子歌唱,为一种真善美的情感去歌唱,成为一名实在的正能量歌唱家。
1996年,我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之后就进入了中央民族歌舞团,不间断地参与一些文艺下乡的慰劳扮演活动。每次站在底层的舞台上,看到农人观众围着咱们坐在场院里、石头上,专心致志地赏识咱们的扮演,我就感到自己的确给他们带来了一些“精力食粮”,一种价值感也就情不自禁。
记住有一年冬季,咱们在江西一所校园做慰劳扮演,那里的冬季特别阴冷,我看到许多当地的孩子还穿戴夏天的凉鞋,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儿。扮演完毕之后,咱们就自动找到教师,把行李里面带的一些吃的喝的还有一些钱留给了那所校园。咱们一行傍边许多人都被这种心情感染到了,咱们纷繁捐款捐物,并不是想做秀或许有什么意图,便是出于一种很朴素的爱情,想要协助这些赤贫区域的孩子们。
后来我就想,能不能发明一个更详细、更快捷的渠道,让咱们这些文艺工作者有空余时刻就可以去参与的公益活动。直到2012年,我成立了“刘媛媛公益音乐课”,在新疆、甘肃、云南、江西、宁夏等许多边远区域做音乐支教,用歌声给村庄的孩子们带来不相同的感触,也为他们点亮愿望和期望。